李東談船舶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
2012-01-12 08:13:09 來源:中國船舶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《船舶工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確定的17個重點行業規劃之一,是指導我國船舶工業“十二五”發展的綱領性文件。在《規劃》正式出臺之際,本報記者專訪了主要負責《規劃》編制工作的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,請他對業內人士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。
記者:作為我國船舶工業在“十二五”時期的行動綱領,本次《規劃》出臺的意義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?
李東:船舶工業是為水上交通、海洋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產業,是軍民結合的戰略性產業,是先進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機電產品出口的重要支柱產業。船舶工業對機械、電子、鋼鐵、化工、航運、海洋資源探采等上下游產業發展均有較強帶動作用,并與我國國民經濟135個產業部門中的113個部門直接關聯,關聯面高達84%。因此,《規劃》的編制首先再一次突出體現了船舶工業戰略性產業的地位和作用。
《規劃》的出臺更是國家意志的明確要求和集中體現,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家將船舶工業列為重點發展產業的具體舉措。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船舶工業發展,黨中央、國務院領導針對船舶工業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,2006年國務院通過了《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》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,國家又專門制定出臺了《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》,這表明建設世界造船大國和強國已經成為國家意志!笆濉逼陂g,通過《規劃》來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指示精神,能夠更好地促進船舶工業發展。
此外,《規劃》的制定是解決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、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!笆晃濉逼陂g,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,經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,我國船舶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。然而,伴隨著產業的快速增長,我國船舶工業發展過程中的深層次、結構性矛盾也越發突出!笆濉逼陂g,國際大環境對世界船舶工業的影響將進一步加大,我國船舶工業將面臨更為嚴峻的競爭挑戰。因此,制定出臺《規劃》,明確新時期船舶工業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,不僅是搶抓歷史新機遇,搶占競爭制高點,從而實現造船強國宏偉目標的現實需要,更是推進產業發展方式轉變,構筑產業競爭新優勢,確保產業實現平穩可持續增長的內在要求。
記者:作為五年發展規劃,既要高屋建瓴,又要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,《規劃》在編制過程中是如何把握其尺度的?
李東:為了讓《規劃》既有戰略性指導意義,又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,在《規劃》具體制定過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幾項原則。一是統籌兼顧,分類指導!兑巹潯穼Α笆濉逼陂g船舶工業各領域發展作出了系統部署。根據不同業務領域發展階段的差異和市場形勢的變化,提出不同的指導方針。對于船舶制造業務,提出要在做大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強、做優;對于船舶配套業務,提出要加快發展步伐,加大發(船機庫 位置)展力度,改變其發展滯后于造船業的局面;對于海洋工程(船型 船廠 買賣)裝備制造這一新興業務領域,則提出要充分運用船舶工業在裝備制造方面的優勢和條件,加快壯大產業規模,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二是著眼當前,兼顧長遠。一方面《規劃》的編制著眼于當前金融危機對船舶工業影響的進一步顯現,與《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》相關指導方針和政策相銜接;另一方面著眼于建設世界造船強國的宏偉目標,搶占后危機時代競爭制高點,為“十三五”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,提出要加快科技創新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等,促進行業穩定持續發展。
三是突出重點,明確方向。與“十一五”規劃相比,“十二五”規劃的編制更加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,在主要任務的闡述上采用了專欄的形式,分門別類地列出了技術改造的重點方向、重點領域產業布局、造修船業重點產品及技術、船舶配套業重點產品及技術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重點產品及技術等,使重點更明確具體。
四是政策合力,注重引導。根據國務院確定的各部門職責分工,從船舶行業管理的要求出發,充分推進國務院各相關部門形成合力,充分運用行業管理各類手段,注重與財稅、金融、投資等政策的銜接,明確發展方向,注重市場機制的作用,引導和支持行業健康發展。
記者:此次《規劃》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?它與2006年國務院批準的《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》如何銜接?
李東:《船舶工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總的指導思想,就是要緊緊圍繞建設世界造船強國的戰略目標,在“十一五”實現產業規?缭绞皆鲩L和綜合實力全面提升的基礎上,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,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,推動船舶工業發展從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,從主要追求規模和速度向更加注重質量、效率和效益轉變,從成本優勢向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轉變。因此,《規劃》提出,“十二五”期間要更加注重創新驅動,更加注重質量和品牌,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,做強做優船舶制造業,大力提升船舶配套業,加快壯大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,努力實現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轉變。
2006年,經國務院批準,國家發改委和原國防科工委共同頒布了《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中長期規劃》)!吨虚L期規劃》是指導船舶工業“十一五”、“十二五”發展的總綱領!笆晃濉睍r期,在《中長期規劃》的指導下,船舶工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績,大幅超額完成了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。經過“十一五”的快速發展,船舶工業重點發展方向、整體環境及內外部形勢較“十一五”初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目前,產能不足問題已經不是制約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主要矛盾,而隨著國際船市由高度興旺期進入調整期,有效需求不足已經成為市場基本特征,科技實力、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等將成為競爭的更主要因素;與此同時,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,人民幣匯率、原材料和設備價格波動加大,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投入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!笆濉逼陂g需要下大力氣著眼于產業轉型升級,要把重心放在更加注重“轉方式、調結構”上。因此,本次《規劃》是《中長期規劃》在“十二五”期間實施的具體展現,在總體要求和方向保持一致的情況下,在主要任務及手段、措施等方面都更加突出了全面做強的迫切要求。
記者:《規劃》確定的“十二五”目標和重點任務是什么?您認為業界應該如何去實現?
李東:《規劃》提出,到2015年,我國船舶工業產業體系更加完善,產業結構更趨合理,創新能力和產業綜合素質顯著提升,國際造船市場份額穩居世界前列,成為世界造船強國。重點提出了科技綜合實力躍居世界前列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、效率效益顯著提升、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等四個方面的具體目標。
《規劃》確定的主要任務:一是推動技術進步和創新,提升設計水平和能力,突破基礎共性及核心關鍵技術,建設行業技術創新平臺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。二是加快產業組織結構調整。積極推進兼并重組,積極發展現代船舶制造服務業,促進產業價值鏈的整體躍升。三是實施品牌和質量提升戰略。培育國際知名品牌,建立行業準入制度,加強企業質量安全管理和控制。四是打造高效的船舶制造體系。推進精益造船,加快信息化建設,發展中間產品專業化制造,提高綠色造船水平。五是優化生產力布局。重點依托骨干企業推進資源要素的集聚化發展和結構升級,不再進行新的大規模布局建設。
《規劃》集中了全行業的智慧,是“十二五”期間船舶工業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文件!兑巹潯返呢瀼嘏c實施需要我們全行業同仁團結奮斗、齊心協力,因此《規劃》發布后,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宣傳貫徹力度。未來5到10年是我國船舶工業發展又一個關鍵時期,產業將進入由大到強的新的發展階段,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,又面臨著嚴峻挑戰和艱巨任務。我希望各地方船舶行業管理部門、各船舶企事業單位在《規劃》的指導下,按照《規劃》確定的指導思想和發展原則,緊緊抓住“調結構、轉方式”這條主線,充分利用市場調整期所產生的“倒逼機制”,大力推進產業升級,促使我國船舶工業的比較優勢加速轉變為綜合競爭優勢,加快實現造船強國目標。(桂雪琴)